涪陵区市民李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近千元买来的马桶,竟然是假货……
(资料图片)
今年3月,涪陵、长寿、城口三地公安机关出动,同时在重庆和广东收网,将3个制售假冒伪劣卫浴长达五年的犯罪团伙一举摧毁,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捣毁大型制假工厂1处、端掉生产加工窝点10个、销售仓储窝点11个,查获假品牌卫浴产品、半成品8.3万余套,假冒商标15.4万枚,涉案金额4300余万元。
这起横跨多地的制假案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美好生活热线栏目记者来到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一探究竟。
没有群众报案 一个怀疑引起警方注意
与以往许多案件都从群众的报案开始不同,这起案件,源于一个怀疑。
“去年5月,有一家国内知名卫浴厂商的代理人找到涪陵区公安局,反映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全程参与案件侦办的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二支队民警吴警官回忆起当初破案的细节,感叹有些巧合。
厂商代理人反映,他们发现涪陵某经销商进货量比实际销售的货物要少,怀疑这其中另有隐情。
根据吴警官多年的办案经验,出货量大于进货量,无非两种原因,要么是经销商从其他渠道进了一部分货物,要么是经销商有卖假货嫌疑。
“涪陵当地的同事随即对该经销商的进货物流信息和仓储点的物流信息等进行了侦查。”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警方就确定,该经销商在进购假货,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随着侦查的深入,长寿、城口的数个经销商也相继进入警方的视线。
不过民警发现,我市三个区县的经销商,都不是制假窝点,只是下游的销售者,其上游的制假团伙远在广东。
为不泄露制假消息 犯罪嫌疑人成立家族团伙
从去年6月至今年3月收网,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与涪陵、长寿、城口三地公安机关进行了长达大半年的侦查,终于摸清了以广东开平黎某、邝某、张某和为首的3个制假犯罪团伙的全部组织架构和犯罪事实。
“这3个犯罪团伙互相都有交集,他们主要生产销售仿冒国内外知名卫浴品牌的马桶、花洒、面盆等产品。”吴警官介绍说,为了逃避公安机关打击,3个犯罪团伙的骨干成员都是亲戚朋友,他们在广东开平市租用厂房、民房作为制假工厂和加工仓储窝点,这些制假窝点,面积大的有将近700平方米,小的也有100余平方米。
为了降低被发现的风险,他们大都采取订单式生产,即有多少订单就生产多少货,尽量减少库存。
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会购买当地无名小作坊的“三无”产品来加工,然后打上知名商标的标签。一个正品价格在1000元左右的产品,其“出厂”成本价仅200多元。
今年3月,在掌握足够证据后,重庆警方出动50多名警力,在多地同时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将3个制假犯罪团伙一举摧毁。
经查明,从2018年至今年3月,犯罪嫌疑人以所谓的“自营卫浴品牌”为掩护,通过微信发布广告吸引消费者,订单式生产假冒国内外知名品牌卫浴产品,通过物流销售至广东、重庆、湖南、四川等地的经销商及消费者,涉案金额达4300万余元。
卫浴产品真假难辨 这些细节得多看
办案时间长达近一年,却没有接到一起群众报案,这曾让警方纳闷。对此,警方作了一番梳理。
卫浴产品从外观上很难分辨假货与正品,只是由于烧制工艺不过关、原材料质量低等原因,假货往往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损坏,还含有重金属,容易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售假的经销商,往往都是品牌厂家的正规经销商,他们买来假货后,与真货混着对外销售。售假时往往会以打折促销、限时抢购等噱头,降价20%甚至30%,以吸引消费者。市民李桐就是在一次促销时购买到的假货。
警方提醒,在购买卫浴时不要盲目轻信所谓的经销商,而是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由于不少卫浴产品是陶瓷的,表面很难看出问题,因此重点是要多看商标位置。”吴警官说,由于技术的问题,假冒伪劣卫浴产品的商标,往往没有正品的商标那么精致,容易存在变形、歪斜、字体毛边等问题。
其次,对于花洒等五金件,可以多摸一摸,假货的电镀工艺往往难以保证质量,容易有瑕疵,然后就是摸焊接位置有无毛刺、有无扎手的情况。
最后,经销商也分很多层级,尽量选择正规商场的门店,而非路边小店,更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产品,多半都是假货。
链接》打击侵权假冒犯罪 重庆入选全国典型案例6起
在“4.26”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记者从市公安局打假总队获悉,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昆仑2022”专项行动,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刑事案件385起,6起案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的合法权益。
2022年,重庆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系列部署,组织开展“昆仑2022”专项行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创新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持续深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法严打侵权假冒犯罪,取得明显成效。
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刑事案件,需要强化源头治理,重庆警方积极会同市场监管、版权文化、海关等行政部门不断深化部门协作机制,最大限度挤压涉假犯罪空间。
市公安局打假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来,重庆警方与市市场监管局在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的基础上深化“两法衔接”,接受移交线索立涉假案件105起,强化与农业农村、烟草、海关、版权文化等部门信息共享,打好“组合拳”。
今年,重庆警方以“昆仑2023”等专项行动为抓手,既严办大案,又快破小案,强化破案攻坚,并围绕重点民生领域,紧抓时间节点,联合行政职能部门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保障民生、服务发展,切实营造“共享共建共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北冰洋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